舌战美团,混战东南亚!京东甩出“海外仓王炸”打响1日达反击战?

编辑|果然
投稿爆料/转载添加 | DNY123-04
近期,京东外卖在国内可谓是赚足了眼球,掀起了一阵网络热潮。旗下外卖业务强势破局,凭借高调补贴策略与美团、饿了么正面交锋,迅速引发社交平台热议。
刘强东曾经有一段犀利发言:"二选一不是一家公司牛X的表现,其实是一种无能的表现!不过,任何一种下三滥的竞争手法都不会赢到最后!"

当外界聚焦京东与美团的外卖大战时,放眼国外,京东也没闲着,悄然在海外市场布下重棋。(文末扫码进群)

京东又杀回东南亚了
有消息称,2025年上半年,京东物流将在马来西亚、越南新开3大自营海外仓,并将开通2条中国至东南亚的国际航线,同时提升京东快递国际业务在当地7国的服务能力。

图源:中国邮政快递报截图
这一动作不仅标志着京东对东南亚市场的加码,更透露出其通过“物流基建+供应链生态”重夺市场的野心。
据中国邮政快递报报道,目前,京东物流已在印尼、泰国、越南等东南亚核心区域建立仓储与履约中心,部分国家实现最快“1日达”。以马来西亚为例,多数城市消费者可享受当日下单、次日收货的高效体验。
新增的海外仓与航线将进一步加密仓储网、航空网与快递网,形成覆盖更广、响应更快的物流网络。例如,中国至东南亚的国际航线开通后,跨境包裹最快3天可达,单量已增长超20倍。
Statista数据显示,东南亚电商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3700亿美元。京东此时加码,正是瞄准这一爆发性增长机遇。通过物流基建与本地化服务,京东试图在“最后一公里”竞争中占据先机,为未来电商业务扩张铺路。(文末扫码进群)

杀手锏是什么?
东南亚的电商战场,从来不缺野心家。当Shopee和Lazada凭借本土流量等优势稳坐山头时,京东却带着重金打造的海外仓与供应链生态卷土重来。
这一次,它试图用“重资产”的硬实力,在东南亚复杂的市场版图中撕开一道口子。
以“物流+供应链”双引擎强势回归的京东,能激起多大的风浪?换句话说,京东重回东南亚有什么优势?

早年重资产模式在印尼的“水土不服”仍历历在目——高投入、长周期的自建物流曾让亏损成为常态;面对Shopee、Lazada等劲敌,自营模式限制品类丰富度的短板凸显;从荷兰营销失利到印尼选品偏差,本土化不足的教训更是深刻。
刘强东的出海业务一度被戏称“起大早赶晚集”,但这一次,京东显然有备而来。
京东的底气,来自其在国内打磨十年的供应链能力。在东南亚,这套能力被拆解为更灵活的模块:
以海外仓为支点,京东正试图撬动跨境物流的成本与时效平衡;开放供应链能力吸引多元品牌入驻,弥补自营品类的局限;从选品到营销的深度本土化策略,则直击东南亚多元市场的复杂需求。这场翻身仗的关键,在于能否将“重资产”的扎实根基与“灵活性”的本地化完美融合。

东南亚市场的痛点,藏在岛屿星罗棋布的地理版图里。菲律宾7000多个岛屿、印尼17000余座岛屿,让“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而京东的解法,是用密集的海外仓网络缩短物理距离——2025年马来西亚、越南新增的3大自营仓,配合已有的印尼、泰国枢纽,形成了一张“48小时覆盖核心城市”的物流网。
数据印证了这套逻辑的可行性:中国至东南亚跨境包裹最快3天送达,单量暴增20倍;海外仓不仅是仓储空间,更成为京东整合跨境物流、本地配送与退货服务的“超级节点”。
深厚的供应链生态更成为京东的“隐形王牌”。从为中国品牌打通东南亚市场的“端到端”服务,到助力某家电品牌在印尼份额显著突破,京东用实战证明其供应链的全局把控力。
京东集团官网新闻稿显示,2015年11月,京东与印尼投资公司Provident Capital合资创办的电商平台JD.ID,首次在印度尼西亚开展业务。
据路透社报道,2018年,京东与泰国零售集团Central Group组建合资电商平台JD Central。京东还在东南亚陆续投资了泰国在线时尚品牌Pomelo、越南电商平台Tiki等。
十年深耕,从印尼的JD.ID到泰国的JD Central,京东积累了本土化运营的宝贵经验,85%的印尼订单实现次日达,“正品行货”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不过,京东的豪赌并非没有风险。
据印尼媒体Kontan报道,京东在印尼的自建物流网络曾因投入过高导致连续亏损;VnExpress报道,在越南,尽管京东新增上千就业岗位,但人力成本攀升与基础设施瓶颈仍在挤压利润空间。更现实的挑战在于,东南亚消费者对价格的极端敏感——即便京东的物流时效领先对手1-2天,但若无法在成本上逼近Shopee的第三方物流体系,市场份额的争夺仍将举步维艰。
海外仓是京东的底牌,但绝非万能解药。在东南亚,物流效率的竞争已进入“小时级”厮杀,而消费者忠诚度却可能因几美元的价差瞬间转移。
京东的真正考验,在于能否将重资产沉淀的壁垒,转化为可持续的盈利模式——这需要更精准的本土洞察、更极致的成本控制,以及对抗巨头碾压的韧性。
3700亿美元的电商蓝海仍在膨胀,京东的物流巨轮已二次启航。这一次,它不仅要证明海外仓的价值,更要向世界展示:中国电商出海的另一种可能,或许就藏在那些昼夜不息的自动化分拣线与深度本土化的运营细节中。
京东仍需证明,这一次,它不再是“赶晚集”的迟到者,而是重塑规则的领跑者。
京东重返东南亚,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想深入挖掘东南亚市场潜力的卖家,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国家名【泰国】或【越南】等国添加小助手,进群和同行们一起交流探讨~

*参考文章:
《刘强东出手,加速海外布局》——电商派
《京东物流上半年将新开 3 大东南亚海外仓,开通 2 条国际航线》——罗戈网
《京东电商再战东南亚,海外仓成跨境翻盘关键》——增长工场
《出海十余载的京东,为何“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洞见学堂
*数据信息来源:中国邮政快递报;Statista;Kontan;VnExpress;路透社等综合媒体
*转载请与编辑取得联系,未经许可同意,违规转载、复制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