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出海指南!
突如袭来的疫情让很多行业大佬受到重大打击,中小企老板们也集体失眠。
对于与出口密切相关的出海企业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创伤。
伴随疫情的发展,东南亚各国家也愈加重视起来。
值得可喜的是,
面对疫情带来不可避免的创伤,国内外政府也在积极出台政策来尽力帮助各企业渡过难关。
例如新加坡政府,就推出一项政策。
不管你是新加坡资、中资、美资、日资、韩资,
只要你有员工被强制隔离了,政府就会给你每天100新币的补助,来弥补雇主的损失。
同时类似阿里巴巴国际站,Shopee,Lazada,Smile Shop等电商平台也陆续针对疫情推出新运营规则。
政策的出台和用户的理解或许是让各位创业者重拾信心的一剂良药,但是等待之余更是要学会自救。
因为社会的发展不会因为任何发生而停滞,只会加速到来。
例如近期在朋友圈刷屏的阿里巴巴、京东是如何利用2003年非典疫情加速成长的文章,
也是印证了适时调整企业策略或许是迈上新台阶的关键一步。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东南亚相关国家近日针对中国民众的特殊入境政策。
以下为您汇总了东南亚各国入境管制措施:
柬埔寨
在入境口岸对旅客进行体温检测和疫情筛选,发现疑似病例将进行隔离观察。
除去往返武汉航班,柬埔寨没有禁止其它中国航班出入境柬埔寨。
菲律宾
所有从中国内地及香港、澳门直接来菲,
或者在过去14日内到访过中国内地及香港、澳门特区的旅客,
无论国籍,暂时禁止入境;
菲律宾公民和菲律宾永久居留签证持有人除外,但抵菲后需接受14天强制隔离。
马来西亚
暂停中国湖北籍公民的各项签证和入境便利措施:
禁止中国湖北籍公民入境。
马来西亚所有口岸将筛查旅客护照签发地及机票信息,
如护照签发地为湖北省,近一个月内有到访湖北省记录,机票始发城市为湖北省内等情形属被拒绝入境范围;
所有中国旅客以及其他国家旅客需在国际入境口处接受体温检测。
所有被拒绝入境的旅客将由所搭乘的航空公司安排后续回程事宜;
如不属于前述限制入境范围,但出生地为湖北,
马来西亚移民局有权进一步询问并查验机票,确认无问题后放行,旅客需准备近2-3个月的行程信息及往返机票行程单以备查验;
马来西亚沙巴州不允许中国公民通过直飞航班入境;
马来西亚沙捞越州禁止所有中国公民以及在过去14天内到访过中国的外籍人员进入沙捞越,解禁日期另行通知。
持工作签证,留学签证以及长期居留许可的外籍人员除外,但必须强制隔离14天。
泰国
在入境口岸对旅客进行体温检测和疫情筛选,发现疑似病例将进行隔离观察。
越南
根据越南政府1月31日公告,除特殊情况的公务签证外,
暂停向两周内曾在中国境内停留的外国人(包括中国游客)发放旅游签证。
当地时间2月1日中午12时30分,越方有关部门向各航空公司口头通报,
自当日13时起暂停所有中越之间的往来航班(港澳台地区除外)。
中越边境大部分口岸已采取限制人员出入境措施,
但中国公民在口岸开放时段回国可通行。建议中国公民关注边境省市和口岸公告。
新加坡
武汉肺炎疫情在湖北以外的中国大陆地区迅速扩散, 新加坡也宣布过去14天曾到中国的旅客不论国籍都不能入境新加坡,禁令于2月1日11时59分生效。 持有中国护照的旅客也不准进入新加坡, 但若已有一段时间没踏入中国,移民与关卡局或会酌情处理。 此外,政府从2月1日起将暂停签发各类准证给中国大陆访客,之前签发的短期签证和多次入境签证也会暂时失效。 中国大陆访客也暂不能利用免签证过境设施。 印尼 印尼外交部长Retno Marsudi 2月2日表示, 从2月5日开始,印尼将暂时停止来往中国大陆的航班,并禁止在14之内到过中国的游客进入或过境。 政府将停止向中国公民发放免签政策, 并停止向居住在中国大陆的人发放落地签证。
此次疫情或许是给各个行业带来变革的一个契机。
原本埋头苦干996生活被打破,人们不仅也变得更加关注健康领域。
大健康时代或许会全面来临,而根据全球健康研究所的数据。
2018年全球健康是一个4.2万亿美元的行业,有6390亿美元专门用于“健康旅游”。
这次疫情的爆发,或许会让人们又一次把目光转向健康旅游,
除了吃喝玩乐看风景,
还能让游客变得更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线下教育,传统零售的雪上加霜。
都激发出在线教育,在线体验式购物,新型医疗进一步的势在必行。
在这些领域更多创新产品和品牌的涌现和崛起也使得未来的竞争不断攀升。
跨领域的结合也将有所突破,
例如出行与健康的结合,
在国内就浮现出检查患者跟自己是否乘坐过同一大巴,同一火车,同一飞机的小程序和疫情分布数据库等产品。
为此线上对线下的代替,体验对传统的代替,互联网新经济的持续升温。
赚钱的渠道也一下子被多维度的打开了。
此时在出海布局上的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仅仅体现在对本地团队,供应链的搭建上。
更是寻求模式上的突破和与互联网的融合。
机会与挑战并存的时刻,谁能弯道超车,谁就可能迈上更高的台阶。
变化是常态,拥抱变化,顺应未来,做出策略调整,不断进化,提升自我免疫能力,才是活着的关键。
最后,我们共同面临的这场战“疫”,
不仅仅是武汉的战“疫”、湖北的战“疫”,更是整个中国的战“疫”! 我们要相信中国的科技医疗水平, 同时,恪守自己的职责,相信我们一定能在举国之力的全民防疫中走出疫情。 并基于跨境贸易长久的发展趋势爆发出更惊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