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小课堂·20招教你识别老侨新侨
记得本世纪初刚来印尼的时候,那时候国内来的人还不太多,我经常被认为是韩国人或日本人,最多也就是被认为是台湾同胞。当时曾经问过本地的华人朋友,大街上你能分辨出哪些人是大陆刚来的人哪些人是本土的老华人吗?他说没问题,结果一试,基本全中!我在当时肯定是分辨不出来的,都是黄皮肤黑头发,模样都差不多。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接触,我也炼成了火眼金睛。今天就给大家小结分享一下。
说明一下:没有别的意思,虽是同根同源,但毕竟是在两个国家长期生活的人,一下子走到一起肯定会有一些互相不适应。往远处看,逐渐消除这些差别,互相取长补短,对新老华侨的生存和发展都有好处。所举的例子不一定全恰当,界限也不一定就这么非白即黑,没必要强求一致,大家看了,一笑了之吧,别太认真哈,更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另外,上次写了一篇关于新侨老侨关系的文章,得到大家积极的响应,在此发出来几篇文后留言供大家参考。
笔者也粗浅的认为,印尼的老侨和新侨的关系,还得通过双方,今后不断的沟通了解,才能使关系逐渐融入其中,不能强烈要求对方,一定要按照你的想法來执行!你们说对吗?
这篇博文是干货。华侨面对中国客商的姿态,取决于他们弄到的一些头衔到了祖国后,得到了什么级别的政治待遇,如果这些老侨,回到祖国经常往来都是省部级,照片荣誉一大堆,跟中国企业谈话也就是夹生的普通话教育小弟啦,但是事儿还不一定做得成。所以说找合作伙伴要找对的人不一定要找牛的人。特别是头上有圣光,自传当名片送的那一类,你如果不是上帝派来的就别去打扰人家了吧。
平分秋色,取长补短,两个不同社会制度里价值观的差异,我觉得我们到了他乡没必要非的入乡随俗但应该去用心观察去体会,多考虑老侨的成功方法多反省新侨自己失败的原由。
文章相对客观的反应了当今新、老华侨及到印尼经商的中国人,他们之间的为人处世之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印尼是个资源富庶的国家,虽然整体的经济发展程度不算太高,但幸福指数也不低。反观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一百年,战乱,饥荒,政权交替各种极端的困苦折磨了中国人一个世纪。在这四十年里重建了中国新的形象,重新建立起我们的文化和人文素质。。。这之间有文化的断层,有一种复杂的不自信和盲目自信的交替。。。也希望老华侨更多的了解中国社会的深层问题,了解中国新文化的形态,中国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
海外务工人员子弟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在印尼找不到对口学校。海外国际学校的设立,虽已被列入国家对外开放发展纲要,我们也跟有关部门和人员反映过,不过目前没有进展。目前相对比较方便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是孔子学院,不过也没有多少华侨子女报名学习,一是路途遥远,集中起来困难,可能适合开设寄宿制学校,另也有一些家长认为,以后在国外读书就行了,没必要再回接国内。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涉侵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