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介绍下春亿,这是一家专注于内衣行业的企业(即将赴美上市),主要专注于功能型内衣领域,客单价高达2万Rmb+,终身套餐一百多万(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主要销售收入来源于代工和美容院渠,其中台湾本土市场约占10-20%,大多数市场以大陆为主,越南也是重要市场,美国沃尔玛(内裤生理裤产品线)也是重要渠道。这家公司的核心是其布料到设计,以及和医学相关的技术。在苏总的别墅里,我认识了自然美公司(已被东森收购)的一些大陆市场的元老人物李总,丁总等人,他们非常和蔼可亲的和我讲述了一些他们曾经的故事:01年刚进大陆市场的时候,短短半年就开了近30家连锁加盟美容店,曾经有人半夜拿着50万现金找他们要加盟。其中一个前辈曾靠淘宝销售自然美的产品一年就达一个亿的销售额。而后自然美被并购,期间也有很多美容院品牌的崛起,如克丽缇娜(也是台湾人品牌)。对于这些我从未涉足过的领域着实让我开了眼界,我也提出了几个问题。 2.为什么克丽缇娜这样的美容院崛起,又因何原因有些美容院落后衰退?前辈们的对于我这样冒昧的问题并无介意,反而如教育孩子般让我如沐春风,也借文章的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 1.有品牌崛起,也有品牌没落,核心原因是是否跟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因为克丽缇娜在不断进步,所以它们现在活的不错。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企业内部的种种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多数专注于某个领域的企业,大抵上愿景都差不多,谁干企业不想干成行业第一?如春亿就有一项技术是3D测量身体的每个尺寸和体内骨骼相关指标,应用范围必然不只局限于内衣领域,但一定会给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带来提升。如我脸上带的这款口罩,就是台湾的一个无绳记忆钢圈口罩,我第一眼看上的时候就觉得很酷,不只是无绳勒耳问题,更多的是潮,新颖,这款口罩也是由春亿代工,纯人工缝制,布料也是春亿独有的布料,也曾找过大陆很多工厂尝试代工,但都不合格。销售100美金一个,我觉得这是一个蛮酷的产品,如果有朋友想做亚马逊渠道或国内某些渠道,可以联系我(含各种专利),这对于全球的口罩污染也是一种进步。包括我听春亿的创始人林总和我讲的时候,也是说他们在各种技术以及产品研发上,都围绕着内衣做到了极致,我也看到这批60-70岁的前辈,半夜能开会到2点多,早上依然精神抖擞的工作。实在敬佩。
2.讲起台湾医美,有部分女性会知道,台湾医美技术又好又便宜。那么为何台湾医疗技术会领先大陆,可以按地区来排名仅次于美国?这里就要从历史角度去说了,日本殖民台湾时代,日本人不允许我们学习政法相关领域的知识,只允许学习医学,这也造就了台湾地区在医学,细胞学,生物学上的历史沉淀,包括后期台湾地区对医务人员的重视,也是台湾地区在这医学技术上领先的缘故。任何事物发展的基因和它历史是分割不开的。比如台湾会全面重视医疗除了治表病,还有在生病过程中的心理医疗和关怀,我们也可以看到台湾地区的医疗属于买方市场,不会出现我们大陆一样的专家号要通过关系或者大量排队才能约到专家。当然台湾在手术相关的一些领域,是落后于大陆医疗的,因为台湾人口相对较少,所以医生动手术也就少了,那一些手术相关以及医疗硬件方面,大陆还是领先的,软件方面亦是各有千秋。当然我们政府也在不断地提升医疗方面的相关保障,医疗人员的教育培育,关注大健康。而因为台湾原本就在医美领域有很多年的沉淀,在一些技术上还是有很多积累的,大陆更多的医美主要还是私人机构,所以在某些领域还是有点差距的。而问到大陆医美是否还有机会,其实就是个废话,我们大中华市场这么大,内循环和竞争问题都是行业的机会。从生意人的角度,我觉得医美是一个非常好的赛道,以女性市场为主的一种几乎是“刚需”性产品,而我们要做的客户群体一定是非常细分的高端群体。第二:要有差异化的产品去做市场,台湾旅行就是个不错的概念,很多人去过日本、韩国却不一定到过我们的宝岛台湾。第三:供应商一定是台湾专业的、优质的、顶尖的各方面的专家和机构。第四:打通两端的服务。这种跨海跨区域的沟通和管理,让客户得到一场梦一样的明星之旅一定是服务到客户不断发朋友圈的事。我觉得创业就是要去做别人想做或者做了但失败了的事,这才是创业的意义和标准。很多人提到台湾总有说不完的玩笑段子,我在阐述一些台湾的人和事物的时候,其实也怕某些话语不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但我觉得我现在做的事情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就可以了。比如,我在用我个人的能力去尽可能的促进台湾的品牌、产品、企业进入到大中华市场,我我不是第一次在宣传台湾的一些好产品的故事。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之前,是有很多事情的阻碍,我觉得能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能去做一些事情促进两岸的文化、经济交流,说起来也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更何况,当下做两岸的生意还是有点门槛的,如果人人都能做了,还有我们这种草根什么机会?我也深刻明白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也明白一个项目的成功不是取决于个人,更多的取决于我们的团队,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的市场,同时我也明白我在我所做的项目中的角色和价值,我会依然规划好我的工作和关注我们的业务,处理好我所做的业务当中的各种关系,推进好工作的发展。马斯克去做火箭并不影响他做特斯拉,特斯拉也只是他能源事业愿景的一个阶段,雕爷去做阿狸做牛腩也并未影响到阿芙的发展,雷军去做电动车,也并不影响小米生态的发展。我看到的是一个成功人士如何短期时间内快速结交新行业的人,如何学习知识并达到深度交流、如何管理内部协调一帮人跟着这个愿景走,重大决策如何去做?这无疑是对一个创业者的历练,所以我敢发朋友圈,绝不是说说而已,因为说到做到是一个创业者基本素质,自己都不去做自己说过的,如何让其他人信任并合作?说实话,我并不知道如何做,如何规划布局,需要如何设计商业模式,打造商业从流量到产品到变现的闭环,吸纳哪些人来参与这个项目,如何设计团队的体系,这是一个大的话题。这一点我很佩服我身边的一个朋友:东南亚知识局的创始人之一的张天使,他是一个能快速进入一个领域,并全面学习观察并快速定目标和狙击目标的创业者。人生就是场修行,我曾经经历过很多过很多失败,少数的成功,未来也会经历更多的失败和挫折,但打倒我的,一定不是外人,我也希望,不是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