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优云创始人陈畅:优秀的公司一定是全球化的
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出海到世界;越来越多的商品正在加速全世界流通。技术为这种流通插上了翅膀。
关注到这一现象,我们需要并尝试深入解读背后的人与事。今天我们就来与“客优云”的创始人陈畅聊一聊。
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出海到世界;越来越多的商品正在加速全世界流通。技术为这种流通插上了翅膀。
8 月中旬的北京夜晚,疫情管控下的酒店大堂里,依然人来人往,他的笑声引来了几束目光。让酒店自带的香味也跟着热闹起来。
陈畅,湖南人,1990 年出生,2013 年大学毕业。毕业后,陈畅依次工作于跨境电商头部品牌安克(anker)、理财类网站挖财网、国内头部企业阿里巴巴(天猫),2018 年,与同样来自阿里巴巴的同乡回到有“跨境电商”基因的城市长沙,从“跨境电商 SaaS”入手,创办“客优云”,踏上“九死一生”的创业之旅。
2021 年 4 月,客优云收到来自 SaaS 行业头部公司“光云科技”的天使轮投资。
这笔投资让创业第二年就已盈利的陈畅“彷徨”。签字前的几天里,晚上,他失眠、不知怎样决策更好,这是他创业以来鲜有的不那么激情澎湃、踌躇满志的时刻。
与同为跨境电商 SaaS 的马帮、易仓、店小秘相比,客优云成立时间晚,主要面向东南亚市场,继而准备开发南美、非洲市场,另一个差异是:客优云服务对象除了中国中小卖家外,同时服务并开发非中国卖家,这样的商业策略来源于他对“客优云”的定位:一方面他想做一家全球化公司,另一方面是他对未来跨境电商趋势的判断。
在疫情依然严峻、中国品牌陆续出海,同时 2021 年以来中国卖家频遭亚马逊频频封号等形势下,我们对话了创业三年的陈畅,谈客优云,谈跨境电商,谈怎样帮中国卖家把产品卖到海外,又怎样帮助国外本土卖家建立电商意识,谈投资,也谈自己的成长,以及职业选择与创业之间的关联。
这是一个中国 90 后创业的故事。在国际形势动荡的大环境下,用技术、商业一步一步践行自己的“全球化理念”,连接国与国之间最底部的民间关系。而“全球化”最起初的灵感源泉来于少年时期放在桌子上的那个小小的地球仪。
在他看来自己踩在一个火热的赛道上,但一切不是没有原因的。此时,他正往自己预测的未来努力。不过,他也说,2019 年新冠疫情爆发时,他还以为公司做不下去了,但是后来看到订单量“噌噌”地往上涨。
疫情对跨境电商行业的加速,是他对创业判断唯一一个意料之外的事。
以下为访谈记录:
关于跨境电商:古老业态的升级版
这两年,尤其是 2019 年以来,各大跨境电商 SaaS 都有收到投资的动态,金额不算小,且每个机构也都是连续获得投资,在你看来,这是一个怎样的行业?以及,它为什么现在这么火?
陈畅:跨境电商是一个业态。实际上它很早就有了,不过以前叫外贸,我们现在做的是它的升级版本,就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比如用软件系统搭建好物流、仓储、支付等,帮助卖家顺畅地把商品卖到国外。
以前的业态更多是中国厂商批发给线下的代理商,经过重重环节,才到海外消费者的手里。现在是中国的商品直接销售给当地的消费者。这样的话,国内这些卖家(工厂)的利润才有可能足够好,同时也能加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因为卖家能获取到消费者的反馈,由此可以更快地去优化产品以及供应链,这是一个正向的过程。
这几年,跨境电商受资本追捧,疫情加速了跨境电商的发展是一方面,与此同时,中国的品牌也在崛起。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国以前是世界工厂,这个世界工厂的创造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到了一定的段位。部分国外的消费者会比较喜欢中国的商品,愿意从中国买商品,包括一些国外的卖家也会把中国的商品引出去。
这就带动了跨境电商的热。作为 SaaS,我们也被拉进了浪潮里。
但其实,整个跨境的链条是很长的。
第一,有语言的区别。比如中国的商品销往美国,需要英语就可以,但是销往东南亚,可能除了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英语可以行得通的以外,如果销往印尼、泰国、越南,英语就行不通了。这对很多地道的卖家来说,必须得用当地合适的语言去讲自己的产品。
第二,平台的多样性。在欧美,除了有亚马逊这样大的平台,还有ebay这样的平台,一些品牌卖家,比如我是卖手机的或者手机壳的,我想做大一点,同样的东西,我也可以销往东南亚,但是东南亚没有亚马逊,或者说亚马逊的份额很少,那它可能就用 Shopee 或者 Lazada,如果要卖到印尼、越南,还会经营当地的电商平台。
面对这么多平台,对他们来说,工作效率会非常低的。同样的事情,他们自己做起来效率低,然后就需要像我们一样做 SaaS 的人,通过软件平台帮他们整体管理他们在不同平台的不同店铺。像我们现在服务的群体,大部分的卖家,是不仅只有一家店铺的。
不止一家?
陈畅:对,比如说他做亚马逊,他在亚马逊上开 2 家店铺,他做 wish,也会有好几家店铺,就是各个平台都有好几家店铺。这样订单稍微多一点的话,他就更需要一套 ERP,来辅助它提升整个工作流程和工作效率。
关于创业:未来 5-10 年的产业终局里,
海外卖家将会占到更多
这次创业是你的第一次创业?
陈畅:我在大学里有过创业的经验,不过更多说是做生意。
我大学的学费都是自己赚过来的,我给同学配电脑,因为我对 3C 产品很了解,这个生意帮我赚了人生第一桶金,差不多有 8 万块钱左右。后来我就自己开淘宝店,这个反而是失败的,把我前面赚的钱都赔进去了。
经历了这些,我就有创业的想法,但是以我当时的能力肯定是达不到的。所以我毕业后,选择去工作,去看外面的世界,看别人的公司是怎么做的。然后就有选择性地进入自己想要去的不同的公司,看他们从 0 到 1 到 100 的过程。
我的职业还蛮顺的。我第一份工作是在安克,这是一家做智能数码周边的企业,那时它还很小,一共 50 多人,我作为一个湖南人在湖南读了大学,还没毕业就以实习的身份进了安克,做了一年。当时我的认知有局限性,不知道未来这家公司这么厉害,会成为跨境电商品牌的龙头,如果我不走 ,现在可能也财富自由了。安克带给我的收获是:氛围开放,思维活跃,也许因为创始人是从谷歌回来的。我现在的团队管理也在向他们学习。
后来,我想去沿海一线城市看一看,从安克离开后,我就去了总部在上海的挖财网,在那里工作了两年,这家公司当时正处于高速发展期,顶峰时期有好几千人,后来遇到了政策原因,各方面有所下滑。在这里我学到的是“不将就”。我的上司,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一丝不苟,不管是做 PPT,还是写代码,这个给我的影响特别大。
然后从挖财网去了阿里,我主要是在天猫工作,前后有三年的时间。我从阿里学到的是“整合”,我意识到:一件事情的成功不是一个人做出来的,而是一群人一起做出来的,一个人走得更快,一群人走得更远。
我从天猫出来后,就回了长沙创立了现在这家公司,选择了跨境电商的赛道。
这三家公司分别对应一家公司从 0 到 1 到 100 的过程,一定意义上,那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完成了对创业知识的储备与积累。
作为技术人员,每去一家公司,我学到的不仅是技术上的知识,更多的是对它( 商业上 )是怎么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理解。我出来创业,别人说我创业蛮顺,我觉得这也是有原因的。
为什么是回长沙创业,并且选择的是跨境电商 SaaS?
陈畅:选这个赛道,与我的团队息息相关。我的团队都是从阿里出来的,运营总监是从阿里的 1688 出来的,他自己也做过亚马逊的卖家,有很多年亚马逊必备的跨境电商运营经验。首席技术官,也是从 1688 出来的,他对整个国内供应链体系非常熟悉,自己也带过非常大的产品技术团队。市场总监,之前是在阿里巴巴国际站工作的,他本人在墨西哥工作了十年,对海外市场环境非常敏感和熟悉。
我们整个团队很适合做跨境电商,我们懂跨境电商,还有互联网平台的背景,而且懂整个 1688 在国内的供应链体系。
我们也都是湖南人,一定的原因是都想回长沙了。当时我们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这样的城市,碰了碰各自的人生规划,也就一拍即合:回长沙,做跨境电商。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沙这座城市是有跨境电商基因的。跨境电商龙头之一安克的总部是在长沙,有聚集效应,它培育了很多跨境电商人才。其它跨境电商 SaaS 比如专注于亚马逊大卖家的积加,运营在深圳 ,产品技术都在长沙。我们成立于 2018 年 4 月,当时没有疫情,跨境电商增长快但没有现在这么高速。我们一开始判断它就是一个蓝海市场,未来跨境电商是一定会发展得非常好。在我理解,未来中国优秀的公司一定是全球化的。
所以我们创立这家公司定位一开始就是全球化,我们面向的卖家不只有中国的卖家还有海外的卖家,这是我们成立这家公司的起初的定位,就是面对全球的跨境电商卖家提供服务,成为全球的跨境卖家的基础设施,帮助他们更好地经营好全球的电商市场。
我们从 B 类进入,B 类讲究的是对业务的深度理解,同时它的现金流也比较好。如果你解决了核心用户的痛点,他们的付费意愿极高。
既然跨境电商有很多个选择,为什么是从东南亚市场切入?
陈畅:未来优秀的公司一定是全球化的,这是中国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但现在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企业都能顺畅地完成出海。我本人喜欢零售。它是从古至今一直有的商业形态,而且它一直在变化,各种年轻的消费者不断地出来,变化就意味着有机会。再看零售领域里的电商,放在整个零售的发展历史里,它的时间很短,也就 20 多年。
把这种商业模式放在全球的视野范围内,美国和中国做得很好,中国的很创新,欧美也很成熟,但是其它新兴市场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维度,比如南美、非洲、东南亚、中东。
我们当初选市场的时候,面临着不同选择。当时已经有一些公司早我们几年进入欧美做 B 类市场,竞争非常饱和,作为初创型公司,我们进去太难了。我们决定选择一块高速发展竞争力不够充分的市场区域,所以选择进入高速发展的东南亚市场,把它作为我们做全球化的第一步。
当时整个东南亚有 7 亿人口,另外,它很接近于中国,大部分以华人为主体,离中国也近。我们做这个领域,有很多东西是相通的,熟悉的。况且,东南亚整个互联网基础以及移动互联网的覆盖率也高,适合做电商。
类似这种新兴市场,我们进入以后有一种高维打低维的感觉。因为我们知道整个电商的发展规律,从 0 到 1 到 100,在哪个阶段需要什么样的基础设施,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有什么样的卖家群体和消费者群体,对我们来说 ,都是一清二楚的。一定意义来说,我们能预测到整个东南亚电商产业终局是什么样的,从终局往前推,就是每个阶段我们该做的事情。
这个故事就是,你知道这个市场在某个阶段会发展成什么规模,长成什么样子,接下来无非是你在某个阶段给他一个适合的产品或服务。做出选择的前提是你对这个行业非常理解,我们不是在赌,我们做了很长时间的规划,找到了很多的数据支撑。
确定做东南亚市场以后,具体怎么做的?
陈畅:2019 年,公司成立的第二年,我们就推出两款产品。一个是面向中国跨境电商卖家,另一个是面向东南亚本土卖家,就是帮助比如说马来西亚的卖家、新加坡的卖家、印度尼西亚的卖家去经营好东南亚的电商业务。第二款产品,我们同时有印尼语版、泰语版、越南语版。目前有 20 多万个卖家在使用我们的第二套系统。
现在每个月的增长速度是非常迅速的,因为整个海外的卖家增长非常快。全球一共有 3000 万的卖家,其中 40% 是中国的卖家,60% 是海外的卖家。这 40% 里面,有 30% 是做亚马逊的卖家,而 30% 里面 15% 的卖家,只做亚马逊。一旦一个卖家做亚马逊有点起色后,他一定是多平台去发展的,不会只做一个平台。
我们的 SaaS 系统,已经接了 20 多家顶级的电商平台,它能承载卖家从小到中到大的发展过程。
未来 3 到 5 年是中国卖家崛起的阶段,是中国卖家将中国产品直接销往全球买家的阶段。但是未来 5 到 10 年是海外卖家崛起的阶段。所以这个产业终局里,海外卖家会占更多的比例,中国卖家可能最终占到 20% 到 30% ,当然不管是中国卖家还是海外卖家数量都是非常快速地往上增长,整个市场规模非常大。
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判断?
陈畅:从目前我们掌握到的数据(后台)来看,比如说,一个新卖家去做东南亚电商,如果他是一个中国卖家,从他上产品开始,可能平均需要一个月才能开第一单,但是如果是当地卖家,他可能平均三天就会开第一单。所以当地卖家在选品能力上非常强。因为他对当地文化、消费者的喜好都非常了解。
电商里有句话叫“你选品好了,你就成功了 80%,其它都是运营技巧之类的”。相比之下,中国卖家强的是运营技巧和供应链的信息差,供应链的信息差会在未来被拉平,客优云会为海外的卖家提供完善的中国优质供应链商品。
当前的全球政治形势下,会给我们带来风险吗?比如亚马逊最近封了很多中国卖家的号。
陈畅:国际贸易肯定牵扯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杭州有一家跨境电商公司在印度电商 APP 已经是 TOP 1 了,因为中印关系,这家公司 APP 在印度被下架了,业务受到非常大的影响。这就是国际贸易关系给企业全球化业务带来的风险。
东南亚市场也面临这样的风险。比如说,现在的印尼政府就要求电商平台的流量要倾斜当地卖家,并且在关税上限制中国跨境卖家。
我们做的这几年,能感觉得到,各国政府在政策上对本土卖家是有一些政策倾斜的,有行政力量做干预。因为在国家层面更多的是希望本土的电商卖家发展起来增加就业。
所以我们预测未来 5-10 年,产业终局里海外卖家的发展会占到很大一部分。
这也是我们公司在最开始定位“全球化”的原因,除了服务好中国的卖家,还要服务好海外卖家,所以我们会有好几个语言的版本。我们现在开始在做南美卖家市场,这是未来的趋势。这是我们跟国内其它几家 ERP 厂商之间的本质区别。他们大部分精力放在中国的卖家身上。
关于海外深入:总有一小撮卖家会长大
创业的这三年里,感觉到了什么样的变化,尤其是在深入海外市场的过程中?
陈畅:刚开始的时候,整个东亚南的支付方式还是货到付款为主。线上的客户与中国早期的淘宝用户相似,大家相互之间不信任。但是从今年来看,货到付款的比例降到非常低了。大部人开始相信线上购物方式了,这是一种转变。支付的习惯改了,物流的时效也非常快了,以前发商品到印尼要 15 天,现在可能 4 天就到了。这也跟国内的拼多多为什么这么快就能起来的原因相像,一是腾讯的流量给了很大的帮助,二是整个中国电商的基础设施已经很完善了。
东南亚现在也非常完善了,我们认为它肯定能长到中国至少一半的规模,因为有人口红利。
公司成立之初,我们当时看到谷歌和淡马锡关于东南亚市场规模 2025 年的数据是 3090 亿美元,现在这个数据还在往上调,整个规模每年都是翻一番或者两番的速度。从我们的数据来看,东南亚卖家的增速是快于国内卖家增速的。跟国内早期做淘宝一样,大家意识到原来这样也可以挣钱,也就蜂拥而上,东南亚电商环境现在处于这样一个阶段。
海外也会有本土 SaaS,遇到过很直接的竞争吗?
陈畅:当地的电商氛围,包括人才,意识都处于初级阶段,另外当地的 IT 人才是非常少的。当地没有那么多的互联网公司让它们能产出像我们这么完善的 SaaS。我们也看到当地有一些 ERP 公司,但都做得不是特别好。而且我们有非常完善的小语种团队。
更多的卖家接触到我们以后就不会走了。目前,我们在整个东南亚市场占有率是第一位的。最近我们强化了品牌意识,把品牌提高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做非常多市场活动让卖家有更多的品牌认知。
很多卖家进入跨境电商领域时,他们接触到的第一个跨境 ERP SaaS 品牌是叫客优云。
B 类有一个特性就是一旦一个卖家用上了你的系统,习惯了,再切换出去就很非常难。因为他整个运营的数据、工作的流程都在上面,如果切出去,工作量非常大。只要让他选择上,只要我们的系统好用,服务好,基本上卖家不会走,这就是竞争壁垒。
这个过程中有遇到那种印象深刻的人与事吗?比如,作为一个初创公司,辛苦做出来的产品,第一个过来购买的用户,它带来的那种感觉?
陈畅:印象深刻。2019 年 8 月,有一个马来西亚的客户找到我们,但是他不懂中文,是用英语来交流的。他通过网络搜索,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与我们联系。他的问题不是系统的问题,而是很具体的店铺运营问题。比如他问怎么设定价格,获得了想要的回答后,还得到了一些其它知识,他说他找了几天,也没找到可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的人,非常感谢我们。
这个卖家后来成为买我们产品的第一个人。
这样具体的业务问题对其它软件商来说,可能不会有回应的。而且还是一个免费用户,不是付费用户。在我们看来,只要有卖家找过来 ,那就是我们的用户。
我们从那时开始正式收费。
还有一个卖家在印尼用我们的系统,他刚接触电商,理解和操作都不顺畅。他找过来后,我们的小语种团队接待的他,过程中不仅帮他解决了具体的操作问题,还教他如何运营好一个电商平台。告诉他如何去选品,选品的规则是怎样的,用什么样的技巧能把流量做上来,如何优化标题等等。
问题细到:这个按钮是做什么的,这个输入框怎么输入。
我一直认为,我们首先是服务公司,然后才是一家科技公司。我是这样界定服务的:无论是哪里的卖家找到你,你一定要在 60 秒内响应他,如果有很复杂的问题,运营与技术必须在一个小时内去解决。
基于这一点,我们早期积累了大批的粉丝,帮我们口碑传播,在广告投入成本上,我们几乎为零。也因为这样的理念,我们对运营的要求很高。他要懂业务、懂店铺的运营,并且要很熟悉卖家的痛点与系统操作,外加要懂小语种,我们在 2019 年搭建了一个非常完善,懂业务、懂运营的小语种运营团队。
客优云一直有免费和付费版本,这有什么说法?
陈畅:免费是我们的市场策略。一个系统刚出来,产品的功能、稳定性,都要有一个打磨期。我们需要更多种子用户帮我们一起把产品做强做好。我们开始收费后,也一直保留了免费版本。因为免费是最好的获客方式,这是国内常见的打法,就是让用户先体验起来。
而且,相比之下,我们的客单价是比较低的。我们以中小卖家为主体,这部分卖家群体数量非常大,仅 Shopee 平台的官方数据是有 500 万。任何一个电商平台,包括淘宝,百分之八九十卖家以中小卖家为主体。我们从创业开始就针对中小卖家去做服务,这样就不能定太高的客单价。不像中大卖家,能卖 3 万或者 10 万,中小卖家可能就卖个 5000,平均下来,一个月几百块钱,他们能够接受。
经过几年发展,我们现在也有面向中大卖家的 ERP 了,因为现有的卖家中总有一小撮会长大。
关于个人:创业公司的天花板在创始人
怎么看公司在行业中的位置 ?认为自己是怎样的创业者?
陈畅:我们是现有跨境电商 SaaS 里起步比较晚,但成长速度是最快的。
我有很多缺点,我的优点也很突出,比如我的包容性很强,我会想办法让自己成长,也让团队成长。在我看来,每一家创业公司的天花板就是创始人。
我愿意向优秀的人学习,团队中的每个小伙伴,我都要看到他的长处,更好地去培养。最重要的是我还年轻,我精力旺盛,我还能干个 15、20 年。创业本身是一条很长的路,不是说很快就能成功的,尤其对我们这种不是特别豪华出身的人来说。
这个过程很辛苦。B 类客户不像 C 类客户。C 类客户,可能引爆一个点,就可能是几何指数的增长,B 类客户需要非常耐心地耕耘,一点一点地积累,然后看着曲线慢慢、慢慢地增长,很考验创始人的耐心。
那你是一个有耐心的人吗?
陈畅:准确地讲,我的职业生涯里会有一些这方面的历练。我是技术出身,这个工作本身就需要能够坐下来、沉得住气。而且,我进一家公司,虽然我做的是研发工作,但是我会去观察这家公司为什么会长成现在这个样子,比如说他为什么会发展成几百人、几千人甚至几万人的规模?我会学习、吸收这样的商业信息。学习这些本身需要耐心和坚持,也需要好奇心。
在做企业方面,有自己的榜样力量吗?
陈畅:任正非。任老有一句话讲得特别好,我记在了手机里:“一个企业需要有全球性的战略眼光,才能发奋图强;一个民族需要汲取全球性的精髓,才能繁荣昌盛;一个公司需要建立全球性的商业生态,才有生生不息;一个员工需要具有四海为家的胸怀和本领,才能收获出类拔萃的职业生涯。”
这段话,我经常会拿出来看一看。任老是我的榜样,我觉得我也有家国情怀。
从一开始,我就这样定位我们的公司:做一家全球化的公司,把中国更优质的供应链能力输送到全球的各个角落。
关于投资:资本加速了我们的发展,
但我也有“归零”的心态,然后放手一博
创业这几年,有没有什么难的时候?
陈畅:我有过彷徨的时候,进不进入资本市场,以及拿谁的钱是我当时的犹豫点。
我们做这家公司,第二年就开始盈利了,我们的现金流比较好,我们可以做一家小而美的公司,但如果要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外部力量来加速我们发展。
我们的团队一直是比较小,100 多个人。那 1000 个人的团队怎么管理,1 万个人的团队怎么管理,几万人的团队怎么管理,跨国的团队如何管理,这些我都没经历过,所以我需要去经历、去学习、去请教、去实践,提升我的认知。
敲定融资前的两天,就是签不签字的关键时刻,我一直是失眠的。2020 年的上半年就有投资机构找到我们,一直以来,找我们的投资机构不断。从第一家公司找我们,我们就开始思考这件事情。之所以最终选择光云科技,是因为它在国内电商 SaaS 领域做到龙头位置了,也上市了,有非常成功的资本市场经验。
很多跨境电商 SaaS 早在 2019 年、2020 年就拿投资了,资金也很多,单纯拿资金我觉得我们肯定会有一定的劣势,光云科技业务模式和我们很相似,很多底层的能力可以直接提供给我们,同时加速我们整个产品的发展,所以拿光云的资金会更合适。如果我们不拿,可能做着做着就死了,这是很现实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进入资本市场也是一种防御。
另外,疫情来了,加速了整个行业的变化,我们要适应这种变化加速我们的发展,让我们长得更快更大,更具竞争的壁垒。
整体而言,资本进来对我们来说是利大于弊的。我是一个乐观的人,我有一个归零的心态。心态好了,就是放手一搏,大胆去做。
很好奇这种归零的心态是怎么来的?
陈畅:这跟我见过很多创业者有关吧。有一些创业者,资本加速了它,也毁了它。也有很多创业者,没有资本进来,就一直在那里做,就那么几个人,市场变化很快,做着做着可能哪一天就不见了。像我们园区,楼上楼下平时有一些交流的,可能一年之后就看不到人了。
看得多了,心态就会放宽,创业是九死一生的事情。能存活下来是不错的,能发展下来就是万里挑一。我们现在是高速发展期,那也就顺势而为。
那平日里的习惯呢,是不是也有一定关系?
陈畅:我喜欢读书。每个月至少要抽时间读完一本书。
中学时,我的地理成绩是班上最好的。我的桌子上一直放一个地球仪,没事我就看一下,转一转。这个地球仪还一直放在我的办公桌上,这可能是我全球化思维的萌芽。
后来读大学,我喜欢接触互联网新技术之类的书。工作了以后,与人接触越来越多,我就开始读一些社会心理学、历史、宗教方面的书。
现在就是更多看历史书,当然也会看《毛泽东选集》。我心态的养成,可能也有喜欢读历史书的原因。读历史书,你会找到一些规律,人成长的规律,事物发展的规律,一个公司的规律,一个行业的规律,然后你就看到了本质,那么关于事物的判断也就出来了。那种感觉就是,你知道终点是什么,那么你做的很多事情都更有目标感。
我高考那一年是 2009 年,当时最火的专业是通信工程,这也是我的第一专业,结果没选上。其实我也不是真的喜欢这个专业,那时候还没有这么多的认知,就知道自己小时候动手能力比较强,经常手动拆一些小物件,收音机、电视机之类的。
后来,录取我的是第二个专业:计算机。那时全球金融危机刚过,计算机专业还不算热门,但毕业之后,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有点像误打误撞,但赶上了一辆快车的感觉。实际上,我对互联网行业的认知,除初、高中玩玩电脑游戏外更多的是在大学期间培养起来的,之前也了解得也不深。
收到投资,也就是资金到账了,同时还有其他橄榄枝伸过来,这个时候,你的心态与之前相比有变化吗?
陈畅:会有一点不一样。以前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考虑到公司内部和外部市场的事情就好,现在要考虑的多一些,比如你在商业竞争格局里的位置,包括你与投资人之间的关系,思考的方式、内容和逻辑都变了。
我们接下来主要花精力在市场和产品研发层面,做好全球化的事情,深耕东南亚市场,做到占 40、50% 的份额,同时开展南美、欧美、非洲的市场业务。
其实,我特别喜欢变化的环境,我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事情。一旦一件事情几个月没变化,我就会觉得好像出问题了。这可能是因为我一直有一种危机意识,一成不变对我来说是有问题的。社会在发展,市场在变化,人群在变化,你的产品、你的团队,任何外部环境都需要变化。
比如说我们的团队很稳定,有时我就在想,工位要不要给调一调?形式上有个变化嘛!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