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去哪儿了?万千东南亚电商卖家的疑问,我们一起聊聊~
8 月份东南亚各电商平台数据一经发布,就有卖家在后台私信:“流量去哪儿了?”
这应该也是大多数东南亚电商卖家憋在心里许久、一直想问的问题,今天,我们一起聊聊~
开聊之前,我们先说一个情况,和大家感受不太一样的是,Lazada 和 Shopee 平台的流量总体上是保持波动上升趋势的。
数据显示,2021 年 5 月至 2023 年 8 月期间,Lazada 和 Shopee 平台的访问量总和从 5.228 亿增长到 6.884 亿,增幅为 31.7%。
其中,Lazada 平台的访问量从 1.376 亿增长到 1.664 亿,增幅为 20.9%;Shopee 平台的访问量从 3.852 亿增长到 5.22 亿,增幅为 35.5%。
从逻辑上讲,这个数据增长是合理的。
毕竟,随着东南亚各国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使用智能手机的人越来越多、网络信号越来越好、社交媒体购物越来越发达,自然会有更多的人开始网购。
既然如此,为什么卖家觉得店铺的流量、特别是订单量越来越少呢?
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答案,我们可以提供几个思路:
第一,卖家竞争越来越激烈。
据一名已经离职的 Shopee 工作人员称,2019 年,Shopee 公布的卖家数量为 700 万,而疫情后,这个数字就已经飙升到 1200 万。
Lazada 的卖家数量虽然不算多,但也从几十万增加到了 100 万。
也就是说,在东南亚市场,每 50 个人中就有一个是 Lazada 或 Shopee 卖家,算算自己店铺每天的流量有没有 50 个呢?
虽然国内淘系卖家数量也过千万,但中国的人口数量是东南亚的两倍多。
市场竞争如此大,流量能不少吗?
第二,跨境店铺生存空间被压缩。
疫情推动了东南亚电商的发展,不仅有消费行为上的改变,还有网购意识上的。这个变化对跨境卖家影响尤为巨大。
最初,东南亚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大多从中国发货,时效一周到几周不等,虽然时间长,但他们也能理解和等待。
可疫情让更多的本土商家进入平台开店,由于没有跨境物流的耽搁,消费者下单几天后就可以收到包裹,同时,由于本土物流成本更低,他们从本土卖家那里购买的商品更便宜,这让他们对跨境卖家的店铺和商品慢慢失去了兴趣。
市场的变化被越来越多的卖家感知到,他们纷纷布局本土店铺,进一步缩短包裹交付时效,降低产品售价,满足消费者购物和收货需求。
而那些没有布局本土的跨境卖家,日子变得越来越难过。
第三,各大平台入局,抢夺流量。
TikTok Shop 入局东南亚之前,该市场主要是由 Lazada 和 Shopee 掌控的。
来源:Momentum Works
Momentum Works 的报告显示,2022 年,Shopee 和 Lazada 在东南亚电商的 GMV 占比之和超过 68%。其中Shopee 的 GMV 占比最高,为 48.1%,其次是 Lazada,为 20.2%,TikTok Shop 占比仅为 4.4%。
不过,随着 TikTok Shop 在东南亚攻城略地速度加快,加上娱乐化购物在该地区越来越深入人心,2023 年,其在东南亚电商的 GMV 有望达到 150 亿美元,与 Lazada 和 Tokopedia 相当。
而在上月末本月初,Temu 已陆续进入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站点,并可能在本月布局泰国、越南和新加坡。
就其采用的补贴+低价玩法,难保买家不会喜欢。
当流量的总量一定,而玩家翻了一倍,分摊到平台的流量怎么会不少呢?即使流量不少,当买家有更多选择的时候,你怎么保证他们会在你的店铺下单呢?
所以,如果卖家还是专注于单一平台,且流量或订单量有下降的,可以考虑考虑是不是这个问题。
除此之外,消费者回归线下市场、减少非必要支出等等,都有可能影响到卖家的流量和订单。
最后,想和大家说的是,我们一定要明白:流量的所有权属于平台而非卖家,平台给卖家就有,平台不给或者没有,那就去找有流量和愿意给的平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