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电商的1001个故事(序)
近来文章写的比较频繁,像极了读书时期和异性的书信往来,写之前,思绪万千,落笔后发现词汇太少语言空洞无力,写完又像交卷后等待老师评分。侥幸读过几本书,看过一些文章,东拼西凑成文后,居然被某行业kol转载,同时也被一些媒体平台的朋友约稿,朋友们也在鼓励我做个公众号,而说做就做一贯是我的风格。
所以,今天它来了!
创业者要不要在新媒体上抛头露面
过去的公司发布新品,会通过年会,订货会等传统的方式宣发,公司内部的通告,落实,要通过行政部门文件,管理岗位的配合落地,公关活动的宣传,会通过记者见面会等会议形式传达。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雷军在微博、抖音宣传推广小米的新产品,董大姐也多次参与直播卖货,包括国家的宣传部,新闻联播,都在抖音上开账号、直播。移动互联和新媒体的发展,让企业、国家及个人内容信息的传递有了更多的渠道和方式,所以就像多年前传统企业思考的问题一样,要不要去做电商,现在的答案也一样,现在的互联网企业,个人,产品,都要去做新媒体,通过新媒体的方式去和大家沟通。
而创业者本身就是一个公司的产品经理、商务、销售员、内部管理者、培训师、HR等等角色,更应该通过新媒体的方式去扮演这些角色。
怎么在新媒体上做好一个“演员”
我是很喜欢看抖音上各种樊登推荐书籍和一些关于生活、工作、感情、创业的视频,据说樊登是知识账号的第一IP,5分钟商学院的刘润也在3月的最后一天通告了他的公众号订阅数是120万。派代创始人老邢近期几乎每天都在微信视频号里直播,90后的草根创业者老纪更是通过抖音这个平台一夜之间变为杭州美食排行第一,全国排名第三,120平方的生蚝店18年就做到了3000万营收,20年通过十部手机卖掉十个亿的车,近期更是通过抖音收获了大量粉丝,也通过抖音在收获不少粉丝且业绩大副上涨,包括通过自己的商业模式,大力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去招募更多的合伙人及加盟商。
流量圈经常有人戏说:所有的商业,都值得在微信里重新做一遍。抖音亦是如此。
各种培训老师都说,做账号,运营,都要去寻找到对标账号,然后去做定位,差异与内容。
我是比较喜欢互联网里的两个老师的,一个是阿芙创始人雕爷,这位营销界的东邪最初在派代写品牌的玩法,而后在公众号内侃侃而谈各种营销,也在不断记录在湖畔大学的经典案例,着实是个奇葩的大师。另一个也是湖畔大学的学生,芬尼创始人,打通特斯拉南北充电桩的宗毅,这个传统企业使用互联网模式转型的企业家就在《裂变式创业》里提到:内容能力将是所有企业的核心能力之一。每个人(企业)都具有媒体属性,能够持续创造有价值的内容,在不性感的传统暖通行业里,一样很有流量。”
而其打通特斯拉南北充电桩更是利用事件营销在新媒体上火热传播。
每一个成功的案例,都是在告诉我们,用新媒体的方式去更真的展示和传递自己,这种真实不是演员,因为人生不是一场戏。
我会怎么做
雕爷就推荐一本书《海底捞你学不会》,真实得告诉我们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个人,都是独有的基因和个性,我们可以借助他人的案例来思考自己,进化自己。
因为没有做过网红,也没能成为大博主。也深知做一个自媒体的不容易,跨境东南亚的老巴就和我说过他曾经被阿里的法务部发过律师函,虾皮运营日记的Fly也是因为他的理工个性,以及他们有培训业务且是学员都在反馈真材实料的,专注于运营才打造出偏运营的知识内容,东南亚知识局更是因为他们在整个行业的积累沉淀才延伸出的专业内容,我虽然不是东南亚卖家,但是因为关注东南亚电商,也有一些和商家,平台,媒体,服务商,软件工具方深入交流的机会,所以还是想通过面对面的对话和采访来做东南亚电商的一千零一个故事。
我也非常喜欢刘润的深度商业分析,但又深知他的背后是公司和团队,他在讲公司这个理解上提到两个名人的观点:
1.一位是科斯。科斯说,公司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公司的管理成本小于社会的交易成本。
2.第二位是德鲁克。彼得德鲁克说,公司是社会的器官。公司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公司必然能解决社会中一个具体的问题。
简单翻译下来就是说:公司是要创造价值的,他们公司就是通过提供商业知识解决商业从业者问题,同时背后的团队和管理人员共同协作来做这件事做成,把价值最大化。
我的思考是,如果我建个团队,开始做媒体,我能创造什么价值?说实话,我还没能发现我能解决什么问题,创造什么价值。
同时张一鸣近日在字节九周年庆上讲到:在面对越来越喧嚣的外部环境时,我们应该用平常心做非常事:以平常心对待自己、产品业务和行业竞争,不要过度关注过去的成功和失败,也不必对未来怀有太多恐惧,而是应该专注于当下,同时保持敏感的同理心和开阔的想象力,沉下心来做更长远的思考。
我更想做的事情是自己的一点心情,一点随记,记录一下平凡的每一天和当时对事物的看法思考。我觉得去写下一些内容的时候有几个好处
1.写的时候更能会去总结思考的事,通过总结去发现自己的不足,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然后进化自己,这实际是自己和自己对话的一个过程。
我时常说:提问是比回答问题更容易看出一个人水平的。创作内容的过程实际是自己给自己提问,同时去回答自己的过程。在回答自己问题过程中又在检阅自己的知识、信息积累,然后在回忆和寻找资料的过程中,更能理解原著的话,这也是朋友说的:听人劝,吃饱饭。
而如若是点评一些人或事的话,更是看出一个人水平和涵养的,我曾经有段时间就很鄙夷我身边某些不好的行为或者说是对自己不利的人或事,这其实是自己内心不够强大,且无法接受现实的弱者表现。通过真诚的创作审阅自己,真正的去意识到他人的优点和强大,学习它。
正如俞敏洪演讲中经常提到的:人的发展就像水流一样,水往低处流的目的是为了吸收更多的水,涓滴意念汇成河,最终是干枯、变成湖水还是大海,靠的是这个水的意念和强大与否。所以,通过不断吸收他人的优点,变成自己的,也是一种智慧的活法。
2.写完了发出来看看,这实际是一个和身边人沟通的一种方式,我们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商业合作中,最大的就是沟通成本和信任成本。初次见面我们需要通过我是谁,我在解决什么问题,能提供什么价值,需求是什么这几个介绍来让他人认识你,但是我发现整理通讯录的时候,很多人是朋友圈三天可见,或者完全没有什么标签和内容,也有一两年没联络,同时又没什么印象,说实在的只能通告互删,这不就浪费了曾经互加的时间了么?写出一些所作所为,就算是被人认为是广告又如何,我们本质上还是在做一个有趣有内容且靠谱的人。最怕的是两人互相尬聊,最好的关系是互相提供价值交换而产生的长期关系。因为我工作的原因,四处奔波,也很少和家人联络,我写文章后父亲对我也不像曾经一样“关心”了,反而少了一些如李宗盛歌里写的:“两个看来容易却难以入戏的角色,能有多少共鸣”的感觉。
为什么叫茶室
时常有人问我,你写这些的目的是什么?我确实在做东南亚的媒体,已经开始一个半月了,截止到目前也就100来个粉(抖音搜索 易出海KK),通过一个半月的磨合,我们也在原定的愿景下逐渐摸清方式和方法,本心上是为了获取更多的东南亚电商粉,但对我而言,它是个项目,我可以接受它的各种可能包括失败,努力用心去做即可,不管当下做的好与不好。
而我去写东南亚电商的一千零一个故事,真没有去考虑变现,未来发展方向如何,它会有很多种可能发生,但如若我把时间精力放在我应该如何去规划内容,如何去计划达成,就开始如我对待工作的态度一样,反而让我有了更多的烦恼,再也不用去考虑里面写到哪个机构排名先后,哪些话语要如何注意,一篇文章还要考虑分发,排版种种事情,回归平常心,就是简单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就好。我更想做的事是这件事情本身很有趣,帮助到身边的人,同时也对自己的成长有帮助。
我是一个不懂喝咖啡也不懂喝洋酒的土鳖,又喜欢附庸风雅,所以我还是喜欢喝点茶的,就起名JJ茶室,和你聊点我对生活、商业、创业的思考,同时像朋友一样传递下心情,也去做些有趣的事。
我是JJ,一个连续创业者。
关注跨境进口,东南亚电商流量领域。
一点心情,一点随记。